安装客户端,阅读更方便!

分卷(15)(1 / 2)





  别动!

  谢承冲到屋外,拦住正要撑地起身的少年,踢开一块碎酒坛,将人扶了起来。

  姜羡余站稳身子看向他,谢承。

  怎么了?谢承扶住他,温声应道。

  姜羡余张了张嘴,突然没头没脑地问:你为什么想做官?

  刚问完,他又啊了一声,自言自语道:我问过你。

  谢承当时说,不是他想,是谢家需要。

  谢承无奈叹气,摸了摸他的额头,吩咐识墨:打水,再去厨房煮碗醒酒汤。

  一边说着,一边揽住醉醺醺的少年,将他扶进屋里。

  我自己走。

  姜羡余挥开他的手,步态略微有些摇晃,走到谢承床边,将自己砸到了床上。

  谢承看得心惊,生怕他砸疼自己。但少年仿佛毫无知觉,仰头盯着床帐,缓慢地眨眼。

  那眼神看着像是压根没醉。

  谢承知道,姜家虽然尚武,但并不好酒,行镖时还明令禁酒。若非特殊日子,姜父几乎滴酒不沾。

  因此,姜羡余也甚少碰酒。后来沉迷武侠话本,学里头的侠士豪饮,才发觉自己酒量其实还算不错。

  如今谢承也不知道他喝了多少,估摸着应该没醉。

  他拧了帕子,给姜羡余擦脸,一边柔声问:受委屈了?

  一问就问到姜羡余心坎。他心中一酸,闭上了眼睛。

  再睁眼时,眼眶已经泛红。

  他欲言又止,静了一会,又没头没脑地问谢承:你说,如今的皇帝是个好皇帝吗?

  谢承没料到话题如此跳脱,不解地看向他,为何这么问?

  姜羡余又闭了闭眼,避开谢承探究的视线,你不是要给他当官吗,总该知道吧。

  谢承没解释当官其实不止是给君王当,而应当为国为民。

  只是又给姜羡余擦了擦手,道:陛下摄政三年,登基十七载,改革吏制,惩污治贪;减税修路,扶农兴商除了有时手腕过于强硬,并无可指摘之处。

  姜羡余抬手捂住眼睛,语气有些压抑:这么说,他是个好皇帝?

  谢承顿了下,压低声音道:总的来说,陛下执政期间,四方太平,欣欣向荣。所以,陛下虽不算文治武功、千古一帝,但也功绩可数,当算明君。

  姜羡余忽然笑了,拿开手看向谢承:若是让陛下知道你这般夸他,恐怕会马上给你加官进爵。

  谢承跟着笑了笑,摇头道:非也。妄议今上,怕是要掉脑袋。

  恰好识墨送了醒酒汤进来,姜羡余翻身坐起,接过碗一饮而尽。

  又问谢承:那你说,先帝又是个怎样的君王?

  这回谢承愣了一下,越发不解地看向姜羡余。

  说呀。姜羡余推了推他。

  谢承语气略显迟疑:先帝年幼登基,不过数载便重病驾崩,要说起来并无作为。

  姜羡余听完笑了下,带着几分苦涩:一个傀儡皇帝,能有什么作为?

  谢承脸色微变:慎言!

  姜羡余却不听劝告:难道不是吗?他四岁登基,由今上摄政,改年号安顺,不过三年就病逝,不就是个安分顺从的傀儡

  谢承没料到他如此语出惊人,伸手捂住他的嘴,眉头蹙成山峦,到底怎么了?可是有人同你说了什么?

  姜羡余眨了眨眼,眸子又微微泛红。

  到底怎么了

  因为他姜羡余顺风顺水、没心没肺活了十七载,今日才知自己是罪臣之后!

  不宜四处闯荡,抛头露脸,更别想武举登科,为官为将。

  甚至按当朝律法,他本不该存在,不配活着。

  一滴的泪从姜羡余眼眶流出,落到谢承掌心,滚烫灼人。

  谢承顿时惊呆,松开捂着他的手,小余

  姜羡余抬手胡乱抹了把脸,深吸一口气,又问:你说,今上当年是怎么想的?

  他唇边带着一丝讥讽:天心府重臣谋逆,证据确凿,今上作为皇长子,为何还要扶持幼弟登基,甘心做那摄政王?

  谢承惊讶地看着姜羡余,诧异于对方提出的问题。

  他如今不过十九岁,对二十年前那桩大案和今上摄政及登基的始末知之甚少,更别提此事涉及天子皇权,便是当朝官员也讳莫如深,平民百姓更是无从得知。

  而他虽读经学史,学习治国为官之策,却也不曾胆大包天,思考这样的问题。

  他没有回答,却又听见姜羡余垂眸自言自语地喃喃:难道就因为当年太.祖皇帝那道皇后出自江晏沈,嫡子方可做新君的御令?

  谢承一怔,思绪不禁跟着姜羡余假设走。

  天心府之所以如此受帝王重用,又在民间极具声望,还要从大成朝立朝说起。

  百年前,前朝暴.政,诸王叛乱,各方起义,又有外族趁虚而入,以致山河破碎,战火纷飞,民不聊生。

  民间亦有诸多武林门派,有的割据一方,自立为王;有的救死扶伤,收容难民;有的自投明主,致力于卫国平乱。

  本朝太.祖李成君,前朝诸王之一。幸得藏剑山庄江氏、神机阁晏氏、虎威枪沈氏三大门派支持,募集三军,最终驱除外族,平定各方,一统天下,建立大成朝。

  战后,江、晏、沈三大门派上交兵符,自请解甲归田。

  太.祖再三挽留,封三大门派之主为护国公,请他们入朝为官,稳固江山社稷。

  为此特设天心府,以江家为首,设一正两副三大指挥使,赐金线谛听纹玄色锦衣,视之为天子心腹与耳目。

  并为太子娶了江氏女为正妃,颁布御令:李氏王朝世代,皇后出自江晏沈,嫡子方可做新君。

  这道御令,定下了天心府在大成朝的崇高地位,也注定了江晏沈三家女与生俱来的无上荣宠。

  如今听姜羡余谈起,再想到史书记载:安顺帝生母江氏,二八年华入宫为后,嫁与当年已经五十四岁的明仁帝。

  没过几年就卷入天心府谋逆一案,多亏膝下幼子,才保住性命,做了太后。

  那时江太后也不过二十出头,三年后幼帝病逝,她也在不久后跟着薨了。

  当今圣上娶的是沈家女,是如今天心府正指挥使沈追的庶姐。

  想到这里,谢承也不禁深思,不知当年太.祖颁布这条御令之时,可曾想过这样的荣宠,会害了江、晏、沈三家多少女儿。

  据史料分析,当年明仁帝后位空悬,拖到天命之年才娶到江家女,就是因为前头那几十年,江、晏、沈三家没有一个嫡女顺利长大成人。

  谢承。姜羡余突然站起身,打断了谢承的思绪。

  我不考武举了。